曾勇军:最是眷恋那一方丰收沃土
发布时间: 2021-09-10 发布人: zzb 访问次数: 10

 

对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曾勇军来说,学农起初只是一个偶然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偶然变成执着。一年365天,他有100多天泡在田里。在他看来,搞农业研究,不能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坐在办公室里写论文,而更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用实践检验理论,用农民的丰产增收考核自己的工作。

江西是双季稻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江西的水稻生产长期存在单产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曾勇军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针对这些问题,曾勇军参加工作后,以攻读博士学位为契机,深入生产第一线,带领团队先后在进贤县温圳镇、南昌县广福镇、上高县泗溪镇等地创建试验示范基地。

一辆自行车、一顶草帽、一瓶水,是曾勇军做大田试验的标配。炎炎夏日是早稻成熟和晚稻育插秧的关键时期,要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科研人员必须无惧酷暑,比农民更亲近土地,才能获得科研的第一手资料。曾勇军至今难忘,老乡们采用栽培新技术获得丰产时,朴实面庞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这种由心底生出的获得感,是他最眷恋的感觉,激励着他拼搏奋进。2008年以来,他累计示范推广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1332万余亩,增产稻谷5.29亿公斤,新增纯收入9.87亿元;在全省开展各级各类技术培训120余场,培训人员1万余人。

做好科研的同时,曾勇军始终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为农、强农、兴农情怀。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有10多年教龄的教师,他更在意学生能在他的课堂上学到什么。在曾勇军的观念中,内容始终是教学的真谛。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是看教师能否以最好的形式教给学生最新、最好的内容。为此,他常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有趣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把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曾勇军除了教学之外,还担任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的行政职务。教学、科研和行政三方面的工作,让他倍感压力,但他还是不愿意离开三尺讲台。他所讲授的《作物栽培学各论》获评江西省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多熟制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获批江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他本人也获得江西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倾注情感的课程,吸引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说起曾勇军,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詹思维满是钦佩。“曾老师是个行胜于言的人,是他让我明白学农的意义。他时常教导我们,搞研究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失败并不可怕,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为成功积蓄力量。”詹思维明年即将毕业,他打算像曾勇军一样,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